首页 > 综合 > 育儿杂谈 > 正文

呵呵,我吃孩子的零食怎么了?

叶佳妈妈 原创

2017-09-05 15:26

栏目:综合

年龄:

有了孩子,总会借着孩子的名义满足自己的私欲。

比如,晚上有饭局,自己不想去,就会推脱“孩子还小,要回去哄睡觉”等借口离开...

比如,想喝椰汁,就会借口“娃可以喝的,很纯,没有添加剂”忽悠老公买几箱。然后还故意把老公拉下水,“买错了,娃不喜欢这个牌子”,自己偷偷笑,在旁边一次喝个够。

比如,看见有趣的乐高积木,没有孩子时舍不得买,就算去买了还得找借口。可有了孩子以后,根本不用考虑啦,一面哄着家里的老人“益智的,让孩子动手会变聪明”,一边哄着老公“娃喜欢的,买回来我们可以陪他玩”,然后买回来拆开自己先过把瘾...

比如,到游乐场,借着“孩子还小,想玩呢,可他一个人又怕,担心玩到一半哭闹”等理由和工作人员打好关系,正大光明做上游艺设施...

可能这样的借口用多了,老年人多少会觉察,然后就有意见了:“买这么多东西,娃有时也没吃啊用啊,好像都给你们吃啊玩啊用掉了啊?”

我一面笑着装死回应“没有啊,孩子可喜欢啦”,一面忽悠孩子送点吃的孝敬他们,好让他们早点闭嘴,不要再啰嗦。

唉!我买的零食、我花的钱,不偷不抢的,吃一点用一点又怎么样啦?好像吃了一点孩子的东西,孩子就变成穷光蛋一样。

我难道不能吃吗?心理憋屈,可是作为媳妇碍于面子又不能回嘴,防止阶级矛盾产生,所以每次只能和老人斗智斗勇,真心累啊...

某天,孩子拿出好吃的东西分享,第一个拿给我,我毫不客气的接过来扔嘴里吃了,娃又拿了一点递给我,我全部吃光,娃也自己吃了。

老年人看见了又有意见了,“什么都给你妈吃,怎么想不到我们啊,白疼你了,以后我们也不买吃的喝的给你了”,吓得孩子赶紧送上好吃的孝敬他们。

老年人看见孩子当真了,笑着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拒绝了孩子,然后呢,还瞟了我一眼,好像在向我证明自己的魅力不差,孩子不止对我好一样。看见我无视他们的反应,就唠叨责怪我“这么大的人了,还吃孩子的东西,像什么样!”

呵呵,我吃孩子东西怎么了,我吃孩子东西是尊重孩子。我吃孩子东西前,我和他道谢了,孩子自身被接纳,被尊重,接受到的是价值感,孩子愿意和我分享,享受我夸他懂事、给予分享的美好。

你们呢,和孩子要了吃,抱着的目的不单纯。一面向孩子要着喊着求亲近,一面耀武扬威的向我得瑟,证明你们在孩子心理的地位不比我差。这是一种攀比、伪善的心理,实际是孩子心理地位的争夺战,你们明明输了,就要假装告诉自己,我也很厉害,孩子和我也亲近。

然后你们还像逗弄小狗一样,“我不吃,你吃吧”,这是表示亲昵呢,还是不尊重孩子,在逗弄他呢?

三番五次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你们是在逗他,不会真的吃的。就算他给你们吃,也只是做做样子,博取你们的夸奖,实际内心知道你们是不会吃的,然后会拒绝,娃只会自己吃,你们是在变相的鼓励孩子自私、不分享。这些,说到底就是你们自私。

这么回嘴肯定很刺激,可嘴上过了瘾,现实中婆媳关系就难堪了!

肯定不能这么做对吧,那我们要换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嘴里说出的话,要在某种程度上达成目标,并且在理想上能维持或者增进关系。

可是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时间还不短,算算大约要经过4个时期。

起初是觉醒期,认识到有更多好的沟通方法,再到笨拙期,尝试一些方法,效果不好,有时略显尴尬,接着到达熟练期,能辨别并熟练的运用一些技巧,最后达到整合期,运用起来融会贯通,无招胜有招。

《有效沟通》里说过最好的方法是完整、清晰的描述以下五个部分:不带情绪地描述行为、至少提出一个解释、表达说话者的感受、描述情境的结果和说话者的意图。

所以根据刚才的例子,我们可以换个说法:

“我看你们和孩子要吃的,然后又不真的吃(客观描述行为)。

是在测试孩子是不是和你们也同样亲近,是不是一样爱你们吧(提出站在对方立场的解释)。

但这样三番五次的这样孩子也会当真,知道你们并不是真正想吃,孩子会感受到你们在逗弄他,不尊重他(描述结果)

以后他也可能也会装模作样的来逗弄你们。如果你们真的吃了孩子假装给你们的,孩子愣住、觉得太突然、不开心,会哭闹着要你们赔偿;

如果你们没有吃,孩子也学会了假装分享,是不是变相的教会了孩子说谎的动作,和自私的行为呢?这样你们觉得开心吗?(表达感受)

我觉得下次你们不要逗弄他比较好。如果真的和他要了,就说话算数,毫不犹豫吃掉,让孩子知道你们不是虚假的嘴上说。这样彼此都知道双方的底线,孩子分享给每一个人,每个人的心情都会好,孩子也能感受到你们对他的尊重和满满的爱意。(表达合理的意图)

你们觉得呢?”

 

声明: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网签约作者叶佳妈妈撰写,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