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白大褂,生病不肯去医院,好尴尬!别再拿医生吓唬孩子了

陈妍妈妈 原创

2017-09-14 14:44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6-12岁


 

还记得那个因为害怕打针而躲到墙角的小男孩吗?

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一定是不少孩子的童年“阴影”。

要说这也怪不得孩子,谁让爸爸妈妈动不动就说,“再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针”呢?

刚开始可能孩子的惊恐会让大人觉得很搞笑,但是当孩子生了病也不愿意去医院看医生时,问题就严重了。

对未知的恐惧对一个孩子来说,再自然不过了。

而且,一旦一个孩子看医生或牙医时有过疼痛的经历,他不想再去就很有道理了。

每一位父母都知道孩子需要得到恰当的护理,然而却不希望看见他受苦。

可是,如果孩子生了病就必须去医院,这是没办法回避的。

不过,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愉快的就医体验,家长们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让这种去医院的经历对于孩子来说,不那么痛苦和艰难。

1、要尽可能把这种经历变成一种奇遇。

要把看医生与去商店、面包店或公园结合起来。

比如,可以这样说:“我们先去看牙医,然后去书店。”

或者“给你理完发之后,我们可以去面包店买一块你最喜欢吃的面包,午餐做烤芝士三明治。”

2、不要为了让孩子同意去医院,而客意哄骗

比如,告诉孩子,打针一点儿也不疼。

等他尝到了打针的滋味,就可能再也不相信你了。

要向孩子解释打针确实会有点疼,但很快就不疼了,而且打针有助于今后的健康。

3、明确利害关系,温和地坚持

你可以告诉孩子,你理解他希望不用理发或洗牙,但这不是一个选择。要和善而坚定地做需要做的事情。

4、理解孩子的感受

要允许你的孩子哭,并安慰他的情绪。

不喜欢打针或补牙没关系。

结束后,你的孩子或许想说说他的感受,但他们更可能会忘得一干二净。

不要由于为孩子感到难过而延长这种痛苦

5、给孩子拍照片

要把照片保存起来,以便你们能够经常谈谈当时的情形,以及孩子对事情的感受。

6、提前标注看医生的日期

如果你有一个因患了慢性病,需要大量医学护理的孩子,要尽可能使看病成为一件就事论事的事情。

可以将就诊日期标在家庭日历上,以便孩子能够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要学会坚持吃药,在必要时,要教给孩子在你在场时自己按时吃药。

每年的体检和牙齿检查也可以这样操作

7、选择合适的医生

要选择专门与孩子打交道并理解孩子的特殊需要的医生、牙医和其他护理人员。

他们有适合于孩子的特殊设备,以及能让孩子就诊更顺利的技术。

8、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不能因为孩子生病,就不让他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不仅会剥夺他的很多乐趣,还会影响到他下次看医生的情绪。

他会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是一个有病的孩子。

9、健康生活,加强卫生习惯

在给孩子治疗蛀牙和牙菌斑的两次就诊之间,要保证孩子的口腔卫生。

这样能减少看牙医的机率。

另外,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可以减少细菌感染和病毒传播,从而减少去医院的次数。

10、和孩子玩医生看病的游戏

可以提前利用角色扮演和假扮游戏进行练习。

比如,让孩子扮演医生,家长扮演病人。

以便你的孩子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以及该怎么做。

要对孩子说:“我们在牙医诊所需要这么做。”

有时候,忍受暂时的不舒服是必要的,是为了避免将来问题变得更严重。你的孩子能够知道自己有能力处理难熬的事情。

 

最后,需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

1、不要因为你自己不喜欢医生、牙医或理发,就逃避做有利于孩子健康的事情。

2、要记住,孩子会从你的态度中吸取能量。

如果你感到恐惧,他们的恐惧很可能会增强

如果你平静地接受事实,孩子也会得到安慰。

你的平静或许不能完全消除孩子的恐惧,但会有帮助。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