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规矩孩子总是不遵守是吗?原来是因为这个!

颖子 原创

2017-05-24 14:31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6-12岁

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收听主播颖子朗读音频

  ◆

文 | 彭琳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在不断尝试突破各种规矩,例如你不让婴儿爬出安全护栏,他就会哇哇大哭;你带孩子去商场不给他买他要的玩具,他就会吵吵闹闹;学龄儿童你不让他看电视,他就会发脾气找理由等等。而为人父母的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尽量保证让孩子做对他们最有利的事情,不去做危险的事情,所以规矩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那到底该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才是有效的呢?这的确是个让大家既头疼又必须面对的问题。

首先,规矩的首要要素就是要“温和的坚守”。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你对孩子立了一个规矩叫做“饭前洗手”,起先几天孩子总记不住,你会提醒他、带他去做,后来有一天你因为太忙了,孩子偷懒或是不想自己去洗,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结果,之后你再让孩子去洗他总是觉得有可以不洗的可能。

这就是不坚守造成的困难,规矩的建立通常都不会特别容易,孩子又有突破和好奇的心理,所以一旦执行不够严格,新建立起来的规矩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而你对规矩的妥协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他的哭闹、他的反抗是非常有效的,下次遇到其他事他很可能会用同样的方法对付你。

因此,对于你认为对的规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温和的坚守”,等孩子情绪平稳了,再来告诉他为什么有这个规矩,这样,即使再难的规矩也会建立起来并且实施下去。

其次,规矩要“公平合理”是保障。

其实从规矩的制定和实施来看,本身对孩子来讲就有着不公平的性质,大多数规定孩子都没有反对的权利,只能执行,因此孩子能否慢慢“心甘情愿”的执行规矩关键靠“公平合理”这个保障。

怎么能做到公平合理呢?最简单的就是规矩要符合孩子的发展程度,符合逻辑,并且不是随便一拍脑门出来的。

符合孩子的发展程度这个非常关键,例如,有个妈妈抱怨她家4岁的孩子总是坐不住、好动,她给孩子立的规矩是:让孩子每天上午坐1个小时来读唐诗,可是孩子就是做不到。这个就是这位妈妈不按照孩子发展规律走了。有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5―6岁约为10-15分钟;7-10岁约为15-20分钟;10-12岁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你强迫一个4岁的孩子认认真真读唐诗一个小时不是为难他嘛!这个妈妈该如何修改这个规矩呢?她可以让孩子将一个小时的时间分割开来就好啦。

要做到“公平合理”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制定规矩一定要“深思熟虑”。这个“深思熟虑”不光是父母自己要仔细认真考虑规矩是否该制定、怎么制定的问题;更重要,对于3岁以后有了自我意识的孩子而言,也应该鼓励他们参与到规矩的制定过程中来,让孩子发表意见,父母可以决定该有哪个规矩,并且告诉宝宝原因,但可以让宝宝自己来考虑这个规矩该怎么做、怎么执行,这样会有利于孩子对规矩的执行和坚持。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们就是想通过给孩子立规矩来帮助他们成长,给他们一个安全、有利的成长空间,相信各位父母通过收听本期节目都有一定收获。

声明:本文由入驻U12育儿平台的作者撰写,除U12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U12立场。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