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对孩子发火,光靠克制是不行的

颖子 原创

2017-05-18 14:49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6-12岁

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收听主播颖子朗读音频

  ◆

文 | 汤妍

作为父母,在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被大人教育:小孩子不能乱发脾气,不应该用这种口气说话。我们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愤怒是不好的行为,应该克制自己的怒气,这样才不会伤害别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样要求自己不要轻易跟孩子发火,因为担心自己的怒气会伤害孩子,可是真实情况往往是,我们努力忍耐、努力克制,最后还是会在不可预料的下一刻爆发。

当我们朝着孩子发火时,我们大喊大叫,甚至辱骂、抨击,事后看到孩子一副受伤的可怜模样,突然感到很内疚,后悔不应该这么对孩子。父母们每次都下定决心,再也不这么冲动了,多忍耐一些,多克制一点。可是,下一次,愤怒还是会再次来袭,我们依然无法自控。试图不再对孩子发火的决心不但没用,甚至更糟糕。

其实颖子觉得啊,父母想要和孩子和平相处,不想自己的怒气伤害孩子,仅仅靠克制自己的情绪是远远不够的。父母不是圣人,对孩子行为感到愤怒也是人之常情,你没法彻底消除这个情绪,更何况,愤怒也是关心孩子的一种表示啊,如果你对孩子的行为从来不生气,反而会给孩子一种漠不关心的感觉。

既然对于孩子,有时候父母的愤怒不可避免,那么有没有什么原则能够既让我们的怒气消散,又不伤害到孩子呢?

下面颖子就来说说处理父母好愤怒情绪的三个步骤:

第一、接受这个事实

就像刚刚说到的,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一定有会让我们抓狂的时候,作为父母,你是有权力生气的,你不需要为这种情绪产生负罪感。在你生气的时候假装平静,明明很愤怒的时候,还努力克制,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并不能应付自如。孩子从父母哪里需要的是言语和心情相符的反应,他们更希望听到反应父母真实心情的话。

第二、学习表达愤怒的语言技巧

父母可以对孩子表达愤怒的感觉,但是不是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更不是指责,而是多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来表达,比如:“我觉得这么做不对”“我有点生气了”。

举个例子吧,浩浩放学一回家就把书包扔在地上,冲妈妈大喊大叫:“ 我没法打篮球,我没有运动服!“ 他的妈妈也许会反问他:“你怎么会没有运动服?你之前没穿过吗?你这是在跟谁说话,口气这么差!“但是浩浩的妈妈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决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很生气,我给你买了三套运动服,它们应该就在你的抽屉里。我不知道今天你想打篮球,下次我们应该提前准备。”浩浩的妈妈并没有指责孩子,她只是描述了自己的心情,以及以后应该怎么做。

第三、安全地表达愤怒

这一点跟第二点有相似之处,同样是教会我们父母如何表达我们的感受,但有时候仅仅对孩子说“我生气了”“我非常非常生气”这样说没有让孩子停止不好的行为,这时候你需要这么做:解释我们生气的原因,说出我们内心的想法,以及我们希望的行为。举个例子,孩子不肯吃饭,你可以这么说:“我叫你吃饭,但是你不肯吃,我很生气,妈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晚餐,是希望获得你和爸爸的赞赏和感谢,而不是失望“,孩子听到你这么说,很容易会被你说动,然后乖乖跟着你去吃饭。你看,这么做是不是比你冲孩子发火,逼着他吃饭有用得多。

上面的方法既可以帮助父母消除愤怒,更重要的是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安全地表达愤怒,孩子也会明白愤怒的情绪本身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可以做到安全释放,不会伤害别人。

声明:本文由入驻U12育儿平台的作者撰写,除U12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U12立场。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