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了那么多教育方法,依旧教育不好孩子

U12儿童心理 原创

2017-09-21 14:45

栏目:心理大脑

前几天和陈郁老师聊天时发现,现在有个现象让我们都深有感触:就是如今的父母们真的很好学,但在学了十八般武艺后却用的很烂,明明以前不会那些时孩子还很喜欢你,反而在觉得自己学会后却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远;更有父母发现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自己学会的东西经常不经意间就变成孩子反驳自己的有力武器,作为父母常常被孩子辩驳的哑口无言。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父母们看了很多育儿书籍和节目,发现都在倡导父母好好说话,更有戒吼等团体,帮助你这样做。于是便有这样一段对话:妈妈对1岁多的宝宝说,“宝宝你不要发脾气,发脾气也不能改变什么,有什么情绪就和妈妈直接说,妈妈能理解你!”既然要好好说话嘛,这位妈妈的确做到了,可是却意料中的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与它极为相似的场景是这样的,我对着我家米乐(一只拉布拉多)很温柔的说,米乐你把骨头放到垫子上吃,米乐很疑惑的看着我,叼着骨头扔远一点,我继续温柔的说,米乐不要到处扔骨头,把骨头放在垫子上,结果依旧这样。

其实对于发脾气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好好说话,是抱抱他,找到他发脾气的原因,帮助他共同解决;这就好像我对米乐,和它说一百遍把骨头放在垫子上,不如领着它做几次把骨头放在垫子上的动作来的有用。这也就说,不是好好说话这个方法不好,是大家没用对地方。

举这个例子的原因就是想让各位父母明白,很多时候学到的教育方法要活学活用,什么叫活学活用?就是你才是最了解孩子、与孩子最亲密的那个人,打感情牌永远比冷冰冰的方法更管用。为什么这么说,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切基石一定都是感情,比起那些冷冰冰的规则更容易接近孩子,当然这不是让大家在教育孩子时放弃一切规则,只是让大家不要为了遵守某个先进的教育方法,而丢失与孩子的情感互动,变得让孩子觉得妈妈已经不是妈妈了。

那么,到底如何做我们才能不被那些学到的教育方法所迷惑,才能真正用到点子上呢?

首先,使用任何方法之前都应该以孩子父母的角色了解孩子的情绪和真实意图。

其实这一点是处理孩子所有问题,教育孩子的基础,但做父母的我们常常忽略这一点,总是疲于想招应对。我们强调了以父母的角色去了解,是由于许多父母常常在教育孩子时就忘记了自己是父母,总想着专家怎么说,这是教育家的角色;或者老师怎么说,这是老师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关注点就会不同,孩子父母的身份职责最主要的是让孩子感到安全、在任何时候无条件接纳孩子,教育只是父母身份的第二职责,也正是如此,父母的教育摒除情感因素会让教育变味,而那些用好情感的父母常常是教育的赢家。我们的父母常常因为忽略这个问题,反其道而行之,最终不管使用多少方法还是无法达到效果。

其次,学习任何教育方法最重要的点都在什么情况使用、何时用。

我了解各位父母急于解决问题的焦急心理,也正是这个原因,许多父母的小本子上都会密密麻麻记录着那些方法应该怎么做,有的详细的甚至会以图画来表示。但今天我想向各位父母提醒的是,每种方法最重要的内容其实都是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个点上。一个好的方法一定是有适用范围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真正意义的通用方法,如果不能在恰当的情况运用,那没有效果也是极为正常的,也就意味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只有用对了情况,理解了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即使不按照他的死步骤,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随时调整,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与其出现问题去责怪孩子,不如平时培养好习惯。

我经常会收到父母提问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办,一旦得到解决的答案感觉大家就松口气、觉得完事大吉了,其实最好的教育不是解决麻烦,而是预防麻烦,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同样可以用于教育孩子。

声明: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网签约作者彭琳撰写,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