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懒不做事,是因为家长承担了太多责任

叶佳妈妈 原创

2017-08-01 10:33

栏目:心理大脑

年龄: 6-12岁

幼儿时期的孩子已具备责任意识,但家长的传统观念常常认为孩子无需做事,家长帮帮忙就能搞定的事,为什么要折腾孩子去做,孩子小又做不好,弄得一塌糊涂,家长还要再收拾。

小时候不教孩子承担责任,长大了就别指望他们做事。当他们长大不会、不做事时,家长却责怪他们得懒癌了,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数据报道,日本孩子的每天平均做家务时间是一个半小时,美国孩子的家务时间是1.2小时,中国孩子却只有0.2小时。在后来10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中,具有基本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只有20%,对比发现差了好像不止一点点吧?这本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准则,但是在社会的认知认可上存在感却越来越低。

有句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很明显证明了幼年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一生。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从出生到7岁时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才能、态度、情绪、是非观念都是在此打好基础的。基础不牢固,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产生了”。

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喂饭倒水,帮忙脱衣穿裤,刷牙洗脸擦屁股,就连扔垃圾都全部包办,导致孩子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家长在孩子能帮着做家务时,也不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帮忙在教室打扫卫生,却私下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成绩好,什么都不用烦”;孩子走上社会,因为常年在家长的保护伞下,隔绝了警示和危险,养成了凡事都依赖家长“擦屁股”的习惯,学会了推卸,不愿去承担责任。

曾经有研究者将幼儿责任分为5个方面:

对自我的责任感(生活自理、活动投入),

对他人的责任感(同伴、家人),

对集体的责任感(值日、公益),

对嘱托的责任感(做事、学习),

对过失的责任感(承认、弥补)。

我们总结一下可以归纳为三类:

1)对自我的责任感,管好自己的事,生活自理。

2)对他人的责任感,对家庭、对朋友、对集体、对社会有责任心

3)对犯错的责任感,在犯错时主动承担后果、解决问题、弥补后果。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们可以从这3方面去解决。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只要负责鼓励和引导,3岁的孩子自己刷牙洗脸、吃饭睡觉、穿衣上厕所都能做好。当孩子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后,看见别人有困难,也会想着去帮忙。家长要反思的是自己有没有耐心、恒心等着,看着孩子一次次努力,从失败中不断进取做得更好?

2. 鼓励孩子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

在家里能主动承担家务,帮忙摆碗筷、洗碗盛饭,帮忙扫地拖地抹桌子。在集体里,能关爱身边的人,比如在学校帮忙擦黑板、摆齐桌椅;在路边看见别人扔的垃圾能捡去垃圾箱,看见路边的车倒了能去扶等等。

3. 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解决问题。

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说明天要小朋友们带彩笔,小朋友都说记住了;但第2天没带时,不要找借口说爸爸妈妈没有提醒,因为老师布置的任务是给小朋友的,要小朋友学着承担,“我错了”,老师可能会说这次算了,和同桌借着用,但下一次可能就是处罚了。孩子会紧张,把老师的话记住心理,下次一定不会忘记。所以家长要狠心的当孩子学会自我归因和承担,不要事无巨细的帮孩子安排好。


声明: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网签约作者苏小夜撰写,仅代表其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