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叶佳妈妈 原创

2017-05-08 17:23

栏目:听和读

年龄:

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 ◆ ◆

文 | 叶佳妈妈

《春夜喜雨》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前几句常被节选,实际全诗是这样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催发生长。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清晨。

红湿:指带有雨水的红花。

花重:重字读音有争议,理解时也稍微有点出入!有说花因饱含水分、娇艳欲滴、显得沉重zhong的样子,也有说是花重重chong叠叠、竞相开放的意思。

锦官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故址在今成都市南。这里代成都。

译文:

春雨好像知道时节变化,一到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风在夜里悄悄飘洒,轻柔而寂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野外的小路上空满是乌云,漆黑一片,只有江面上的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赏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的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所写。此时据他定居成都已两年,杜甫亲自耕作,种菜养花,春雨来时写下了这首描写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喜悦之情。

首联中一个“知”字把“好雨”拟人化了,说春雨富有知觉和灵性,好像也知道大家的思想一样,这时节正是万物盼望着、需要雨水滋润的时候,细雨仿佛知道,雨就下起来了,你说雨好不好?诗人喜悦不喜悦?

第二联(颔联)经典名句,依旧用拟人化手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为“润”物,不求人知,不妨碍人们白日劳动。“潜”、“细”等字也生动地写出了雨的特点,诗人倾耳细听,想听雨却没有听到声音,从听觉上描绘了春雨的轻盈、滋润和细柔,不是夏天的暴雨,不是冬天的冷雨,表达了诗人对于春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联(颈联),因为听不真切,诗人就看雨,看见小路、黑云、江面看不见、辨不清,天全是黑黑的,只有船上的灯火隐约是明亮的,这句侧面写出了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与前面相比较,这是作者看到的,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猜测着春雨可能会继续下。

最后的末联又是虚写,通过描绘想雨,刻画了诗人想象的一幕,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成都的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也表达了杜甫对春雨的喜爱与赞扬!

花重锦官城的“重”应该念何音?

念“chong” 或 念“zhong”,迄今为止好像也没有统一的念法,我个人观点是念“chong”(仅代表个人观点)!

原因:

1. 古诗词讲究平仄,假设上句的“看”应该念平声,“重”应念去声,但新华新华字典中解释“看”字,音kàn,引用了杜甫这句诗,那如果“看”读去声,平仄上是仄,那么,“重”就应该读“chong”。

2. 小时候老师上学时所教,比较符合当时的语言背景,且有考古的证据。春雨贵如油,雨细如丝,且下的时间不长,花儿应该不是zhong的。虽然雨后花带雨水,承重有了增加,但春雨是潜、润、细且无声的,说明雨是不大的,而且全诗的节奏也很轻松、愉悦,花应该是得到滋润、红艳欲滴,作者的心是喜悦的,联想憧憬第2天雨后的花也应该是是重重叠叠、竞相开放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念“chong”!


声明:本文由入驻U12育儿平台的作者撰写,除U12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U12立场。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