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不谈俗套的牛郎织女,吃货想谈谈“巧果”

叶佳妈妈 原创

2016-08-05 15:48

栏目:听和读

年龄: 6-12岁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这一天,爸爸妈妈们不妨为孩子讲一讲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国流传时间最早,地域最广,让我们一起翻书温习这温情的故事,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感受一些别样的古风民情。

又一年的七夕到啦,海棠一大早就忙开了,然后又叫妹妹小鱼起床,因为今天是“女儿节”。

女儿节是什么?就是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也叫乞巧节,要看哪家的女孩心灵手巧,比手工、比面食。

然后姐姐带着妹妹到杂货铺买五彩线,五彩线是干什么用的呢?

五彩线有多种说法,

一为女子执五色彩线和九孔针,对着月光穿针引线,全部穿过着就“得巧”,是我国最早的乞巧方式。

二为苏北地区的说法,将五色线和巧果串起来,喜鹊会把这些衔去,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之用。(亦有丢到屋檐上或焚烧说法)

三是女儿们在七夕节做巧果,用五彩的丝线穿起来,挂在脖子上,饿了就揪下来吃,据说这样女孩子会心灵手巧。


海棠和小鱼又去巧婆婆家借模子做巧果。刚才就提到巧果,巧果是什么?巧果又怎么做?

巧果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小姑娘叫小巧,她很同情牛郎和织女,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她都会做一种精致的面食点心,命名——巧果。因为“巧”和“桥”谐音,人们认为吃了巧果就能和变巧,还能和喜鹊一样牵线搭桥,帮助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这事感动了天帝,于是赐福这位姑娘,帮她促成美满姻缘,所以后来七夕乞巧节又有说法为情人节。

书里介绍的巧果是用面粉、酵母、鸡蛋、油和白糖做成的一种面食,面团揉好时,在木质的模具里撒上面粉(方便脱模),再把面团放在模具里压压紧,模具里的花纹就印在面团上了,最后倒扣模具磕出巧饼,放在锅里烙,还可以上色,不过要耐心等待,等到有面香味时就熟啦。

海棠教妹妹小鱼用长长的五彩线把巧饼穿成一长串儿,可好看了。还记得刚才小巧的故事嘛?如果把巧果串儿抛到屋顶,表示要让喜鹊去搭桥,帮牛郎和织女渡过银河相会呢~

在书里,镇上每个孩子都在脖子上都挂了巧果串儿,看谁的多,谁的长,谁的花色好,谁的最精巧……嘴馋的孩子都会忍不住把不好看不精致的先吃掉,当然还可以拿自己的巧果跟小伙伴们交换...

接下来的书里还提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祭拜行礼,像织女学习,有双巧手,有颗玲珑心……

还唱起了《乞巧歌》“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娣妹千万年。”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知道七夕等文化传统风俗的人们已经不多了,趁着节日赶快给孩子们讲讲故事、说说风俗、念念儿歌吧!

附上另外两首乞巧歌~

1. 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2.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文:叶佳妈妈

图:部分来源网络 叶佳妈妈收集整理

U12育儿原创作品,非经允许谢绝转载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U12育儿的观点和立场)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