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孩子告诉爸爸,他的头里还有梦

孟母教育 发布

2016-03-02 09:05

栏目:听和读

年龄: 6-12岁

  有好多妈妈问我,孩子多大开始给他们读书合适?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从他出生那天,你就应该读书给他听!但大多数听众听我这么说,还时一脸的疑惑和不解,那么小能听得懂吗?要是8年前,有人这么问我,我也没信心回答她,但自从儿子三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才让我对早期阅读的好处,有了特别笃定的答案。

  这件事,得从我儿子三岁一个月说起,当然,我是从他出生第七天起就读书给他听的,每天都讲,从未间断,可是有一天,儿子突然问我:

  “爸爸,我头里有什么?”

  我一听这个问题,大为高兴,机会来了!我是学艺术出身,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解剖知识,我告诉他:“有头骨。”

  “还有啥?”

  “有大脑。”

  “还有啥?”

  我想了想,告诉他:“没了!”

  当他听完后,你知道他怎么说的吗?他一脸正色道:

  “不对!还有梦!”

  你知道我当时的心理阴影的面积有多大吗?反正大到我已经把我整个人淹没了,弥漫了整个房间。我真是太现实了,现实的一点想象力都没了,这点人体结构的知识,他早晚都会知道的,还用我教他吗?可是脑袋里有梦这个充满了哲学的答案,我却没有能力告诉他。

  我完败,而且败得无地自容。

  后来,他又告诉我,脑袋里还有思想!

  我又一次败北。

  这件事,让我反思好久,他为什么会问我这样的问题呢?因为那段时间,他正着迷一套哲学绘本,这套书我认为艰涩难懂,至少要等到小学二年级以上,才能懂得其中奥妙,并且字数较多,从阅读的难易程度,也是小学这个年龄的读物,可是,他当时三岁一个月,却热读了两个月,每天要求讲,其中,他最喜欢的有两本,一本是《收集思想的人》,另一本是《擦亮路牌的人》。

  

  《收集思想的人》讲的是一个叫格兰特西的人,他很不起眼,但很神秘,他的工作是负责收集思想。(你以前听过这个工作吗?反正我没听过)就如大街上那些拾荒的老人一样,不被人呢注意,混迹于人群之中,可是他怎么收集思想的呢?原来,我们每个人,每天大脑都会产生50000多个思想,或者说念头,但这些思想未必都被人所重视,哪怕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好的,还是坏的,聪明的,还是愚蠢的,躁动的,还是平静的,长的,还是短的。

  

  他在城市中徘徊,倾听着,每个思想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让人捉摸不定,尽管他有自己最喜欢的思想,但从不放弃别的思想。

  

  那么,他收集完各种思想后干什么呢?他回到家后,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按照字母顺序放到架子上,让思想们在架子上安静地休息,放松,慢慢地入睡。

  

  格兰特西的院子里,有一个很大,很干净的苗圃,他把那些分好类的思想从框子里一个接一个地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栽到泥土里,接下来就是等待……

  

  一夜之后,窗外那洒满露珠的苗圃上,一朵朵美妙奇异,艳丽多姿的鲜花盛开着,在粉红色的晨曦里晶莹闪烁,思想花朵盛开的时间非常短暂,当霞光消失天亮后,花儿们非常非常缓慢地散落开来,分解成无数细小的碎片,看上去就像是粉尘一样,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风把思想花朵的小碎片吹走了,很快它们就漂浮在仍在沉睡着的城市上空,然后又开始下降,碎片太小了,可以轻而易举地钻进每个家庭里去,它们会通过开着的窗户,门锁的孔,甚至从墙缝钻进房间里去。

  那时人们还都躺在床上熟睡着,思想的碎片浮动着,飘向正在睡着的人们,落在它们的脑门上,并在那里长出新的思想来。

  

  格兰特西说:“如果没有人收集思想的话,说不定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就不会再有思想了。”

  这个充满哲理的故事,文字中飘着一种淡淡的调子,故事也不是那种开合起伏的,情节也不紧张好玩,但三岁多的儿子,却如此的着迷,我想,他当时是听懂了这个故事,否则,他不会告诉我头里还有梦和思想的。

  这是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给我上的一堂课,一堂哲学课,从此,我这个爸爸在他面前变得谦卑起来,我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很多方面,孩子都是大人的老师。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