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你只会做黑暗料理,也要给孩子亲手做饭吃

U12育儿营养 发布

2015-12-28 09:04

栏目:健康营养

年龄:

一、“温暖牌”安抚巾

还要从我做睡眠咨询师的经历说起。

很多妈妈问:“夜醒时,用什么牌子的安抚巾好呢?”

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先从带有你味道的衣服试起。”

这个回答基于早年间,一位调整睡眠成功妈妈分享给我的经验:宝宝哇哇乱哭,妈妈手足无措,只好慌乱中用她的衣服把宝宝抱紧,两秒钟内,妈妈芬芳熟悉的味道让孩子迅速安静下来。妈妈的体温是最好的镇静剂。世界上没有什么品牌,会有与之匹敌的暖意。


二、孩子不喜欢“高大上”的妈妈

我认识两个衣着光鲜的妈妈。一个三流小明星出身(这里不多八卦了),经常陪老公去出席各种高大上的场面,她不愿意给孩子做饭的原因是:不喜欢满身油烟味的出现在宴会上。虽然她在宴会上收获了很多赞誉,在孩子面前她却是一个高高在上、冷冰冰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属于众人,唯独不属于孩子自己。

还有一个妈妈,她包了一个住家保姆,每天给孩子做饭吃。她则为孩子报了昂贵的早教班,买了限量版的益智玩具,去上精英妈妈花式培训课程,就是舍不得在厨房里浪费时间,做那些重复性劳动。结果,孩子对保姆比对妈亲,宁可听保姆的话也不肯听她的。她的挫败感是用钱弥补不回来的。



三、给孩子做饭,孩子才更听你话

为什么很多妈妈不愿意每天下厨做饭?一是嫌脏嫌累,花好几个小时买菜,做完了还得收拾;第二觉得妈妈做饭和孩子成长没关系:不是可以点外卖,下馆子或者请小时工吗?


我想起自己的经历。那次带毛豆去和睦家体检,体检医生是德国人,一看抱着毛豆的是月嫂而不是我,就连连说:No!No!你是孩子的妈妈,孩子必须由你抱。言下之意:谁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孩子就听谁的。这个“听谁的”,不是指孩子听话乖巧,而是基于亲手照顾而产生的母子信任。


给孩子亲手做饭,就像给孩子哺乳,是培养亲子关系最重要的事。亲子专家小巫说过,孩子是否信任母亲、是否把母亲当作他生命中最亲爱、最可靠的那个人,就看母亲是否能亲手给孩子做饭,,亲身陪伴孩子入睡,亲自给孩子唱歌、讲故事。你不必是大厨级别,只要你努力为孩子做好一餐一饭,孩子一定会领情感恩。


如果妈妈实在太忙,就用两样拿手菜作为政绩工程,孩子想起你来的时候有个记忆的闪光点。 为孩子做饭本身,就在享受亲子的美好时光。很多妈妈宁可带孩子去上两三百一节的烘焙课,也不愿意自己下厨为孩子做一顿饭,这样的母爱,是不是不太接地气了呢?



四、会做饭的妈妈,最有女人味

还记得1998年第一部描写小三现象的电视剧《牵手》,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男主人公离婚了,才发现新欢竟然不会做饭,马上感慨自己心中最伟大的女性形象仍然是那个在灶台前忙碌、让满屋子充满饭菜香的母亲——然后结局是:男人和会做饭的糟糠前妻复婚了。


要拴住人的心,就要拴住人的胃。为啥TVB里,善解人意的女主人公总会说“呐,我煮碗面给你吃啊!”为什么女人失恋了要靠暴饮暴食才能缓过劲? 食物就是爱的载体,对嗷嗷待哺的孩子更是同理啊!如果你没有亲自哺乳,还错过了亲自做饭,那你还当妈干啥呀?


出生于80年代的我们,如果家里有一位巧手妈妈能把食物做的有声有色,那就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刚上大学时和室友一起想家,每个人想家的内容竟然都是妈妈的拿手菜:“腌咸肉”、“灌腊肠”,“煎豆腐”。对孩子来说,家就是妈妈亲手做的那些家常味道啊!

我们为什么给孩子做饭?是为了孩子长大后,吃到某一口食物,突然想起“和我妈做的一样”,继而微笑着回忆起母子美好的时光。妈妈再有能力,挣再多钱,一两样拿手菜,才是妈妈的形象工程。总不能孩子长大后回忆妈妈时,想起的都是外卖APP、必胜客、连锁店等那些工业化、标准化和冷冰冰的味道吧?


周日清早,我蹑手蹑脚起床,把鸡蛋打碎搅匀摊成蛋饼,把橙子与牛油果切块拼盘,回头一瞥,毛豆正踮起脚尖往厨房里静静打量,嘴里喃喃的说“妈妈煮的”。我开心的冲他笑了笑,对他说一百句教育的大道理,都不如亲手给孩子做一顿饭!妈妈们,回归厨房吧!


作者:毛豆妈

评论0

还可输入140个字